6月25日,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6月27日,《福建日报》刊登《福建造关节轴承助力嫦娥六号月背“挖宝”》,讲述龙轴集团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度的政治担当,多年来倾力服务国家航天事业,以“关键小器”保障嫦娥六号月背“挖宝”。
(以下为转载部份)
标题:福建造关节轴承助力嫦娥六号月背“挖宝”
正文: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嫦娥六号月背“挖宝”、“广寒宫”探秘的背后,离不开一家位于漳州的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贡献。“嫦娥六号工程的火箭发射系统伺服机构、火箭发动机及火箭舵面伺服机构等多个关键部位使用了我们研制的关节轴承!”龙轴集团董事长陈晋辉26日自豪地说,龙轴集团自主研制的全国产PTFE织物自润滑衬垫、模塑自润滑衬垫和精密仿真挤压等三大关键核心技术,广泛应用在航天领域,确保关节轴承在高真空、高辐射、高低温冲击等空间环境保持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2016年起,龙轴集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相关研究院所开展项目合作,针对嫦娥六号在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落月等关键环节中的核心零部件性能要求,先后进行大量的方案论证,突破了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摆动关键机构常平座、喷口伺服控制机构、箭体舵面伺服控制机构等部位关节轴承的系列关键技术,实施一系列试制加工和验证试验,最终成功满足项目需求。
航天领域工况复杂,对关节轴承的技术要求高。火箭发射时会产生瞬时高温,龙轴集团研发的高承载、低摩擦、耐高温的关节轴承能确保火箭发射系统伺服机构稳定可靠,保障发射安全。小游隙、高承载钢对钢关节轴承确保火箭发动机的喷口伺服机构和火箭舵面伺服机构精确调节,实现火箭飞行姿态的精准控制,确保嫦娥六号探测器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助力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12月27日,龙轴集团成立65周年之际,《中国工业报》发表《龙轴集团:以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 书写自立自强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新篇章》。谨以此文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龙轴集团的各级领导、广大用户、全体股东、各相关方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把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奉献给龙轴集团、为企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历届领导、众多前辈和全体员工表示崇高敬意!
编者按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轴集团)始建于1958年,以竹棚瓦舍艰难立厂,以滚动轴承砥砺创业,以关节轴承成就辉煌,历经产品转型、股份改制、整体上市、成立集团、誉满全球的披荆斩棘发展之路。65年来,一代代龙轴人接续奋斗,把“小轴承”干成了“大事业”,使龙轴集团成长为中国关节轴承行业领导者。龙轴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员工的心,企业的根”这句朴素而深刻的话语,全心全意构建幸福和谐企业,做到企业持续发展与员工职业生涯高度契合、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个人收入同步提高,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过上美好生活!
2020年以来,在疫情反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下,龙轴集团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坚定扛牢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全力建设党建引领型企业,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主导产品高端化、核心技术自主化、市场营销全球化、企业治理现代化发展之路,三年来逆势高速发展,经营业绩屡创历史新高,营业收入增长80%,利润增长443%。关节轴承产销量全球领先、工业增加值率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全国同行业领先;是全国同行业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首批全国工业品牌示范企业、唯一参与轴承国际标准制定的中国企业;是先后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科改企业”称号的全国罕见市属国有控股上市集团公司。大浪淘沙始见金,走过65年的龙轴集团,其铮铮骨气、必胜底气、豪迈志气从何而来?对话龙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晋辉,回首昔日征程,再看今朝布局,可以寻见秘诀所在……
龙轴集团:以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 书写自立自强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新篇章
2023年11月10日,龙轴集团与中国商飞的一场高层对话,回顾了双方十多年来因自研国产大飞机而相互结缘、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点滴过往,揭开了双方加强战略对接、提升合作能级的全新帷幕,昭示了龙轴集团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市场制高点和产业制高点,建设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的光明前景。
▲龙轴集团参观中国商飞
强骨气,从被“卡脖子”到圆梦空天
航空航天工业是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国家安全和强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保障。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航空航天工业奋起在百废待兴的艰难起点,崛起在改革开放的中华大地,追梦在强国强军的伟大时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飞跃。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航空航天工业所需高端自润滑关节轴承近乎完全依赖进口,只因造不了一块被全球各大轴承公司视为技术绝密的PTFE(聚四氟乙烯)织物衬垫。这块具备自润滑、低摩擦、高承载、高耐磨和长寿命五大核心功能的织物衬垫,是制造高端自润滑关节轴承的“芯片”,是配套“国之重器”的“关键小器”。走进龙轴集团的展示厅,陈晋辉从完全自主研制的全系列、多迭代衬垫中拿出一片,无限感慨,“当年,就是这片薄薄的织物衬垫,让外国人卡住了‘脖子’,卡住了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
造不了,只能买。买产品、买装备,向20世纪80年代就已掌握此技术的欧美发达国家买。每平方米低端产品高达10万元、出国洽谈引进生产线屡屡遭拒……经历种种“敲竹杠”“扼咽喉”,龙轴集团深深明白“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把PTFE织物衬垫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打破受制于人的危难境地,从根本上保障我国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安全。
“不卖给我们,难道我们中国人自己就做不出来了?不可能的事!”龙轴集团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强烈呐喊,踏上了披荆斩棘的研发之路。尽管PTFE织物衬垫涉及纺织、化工、机械等10多门交叉学科,技术体系复杂、研制难度极高,然而富有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龙轴集团一旦确立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长期战略,就永远不会被困难所吓倒。历经20余年,尝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龙轴集团“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针对不同装备不同部位需求,研制出覆盖低速重载、中速中载、高速轻载及复杂严苛应用工况的全系列PTFE织物衬垫,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批量产业化,站在了全球自润滑织物技术的前沿。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当2022年5月31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首飞成功,2023年5月28日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航班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我国已跻身世界少数几个能系列化、多谱系自主研制国际先进水平航空装备的国家之列;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到火星计划、“悟空”到“墨子”“天宫”到“天舟”,我国进入空间和应用空间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航天事业一步步走向辉煌。一次次惊艳世界的空天之旅,都有着龙轴集团“关键小器”应用于“国之重器”的抢眼范例,无不倾注着龙轴集团产业报国、制造强国的赤子之心……捧起一套集高端材料、热表技术、精密制造为一体的航空关节轴承,陈晋辉充满自豪,“现在再也不怕别人‘卡脖子’了,高端自润滑关节轴承,我们中国企业也能造。”
▲龙轴集团领导班子谋划发展思路
夜幕降临,眺望灯火通明的龙轴集团技术大楼,依稀可见一个个埋头攻关的专业人员,我们看到了技术团队的铮铮骨气,找到了龙轴集团以专利和标准新成果构筑“新高地”、抢占技术制高点的答案——
搭建平台,激发核心技术创新源。每年将15%以上主营收入作为研发费用,近年来共投入12.8亿元构建了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全域保障体系,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先进的关节轴承研究所、经CNAS认可的关节轴承检测实验中心等国际研发平台,拥有各类精、大、稀研制设备1000余台(套)。
聚力攻坚,构建核心技术竞争力。借助国际一流创新平台,搭台唱戏、比武练兵,形成全球罕见集“衬垫研制、新材料应用、仿真设计、同步开发、精密制造、检测实验和服务型制造”于一体的研发模式,累计承担国家工信部强基工程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建设项目及航空工业等76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攻克全球领先的PTFE织物衬垫、模塑衬垫和精密仿真挤压等“三大核心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一步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
超前谋划,掌握核心技术话语权。以“三大核心技术”为基础,通过国内国际、特品民品和跨界应用“三大技术循环”,开展各类前沿技术引领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技术迭代升级。充分发挥龙轴集团作为国家标准主起草单位并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平台优势,主导21份标准(含3项国际标准)制修订,获授权专利134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构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实现技术创新自立自强。
▲龙轴集团高端关节轴承智能制造基地之一——4万平方米联合车间
蓄底气,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龙轴集团科学分析宏观、中观、微观经济环境,国内、国际市场双向发力、互补互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相结合,技术开发与产品研发相结合,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相结合,以需求牵引供给,突破国外产品封锁,保障国家陆、海、空、天、信等高新工程配套;以供给创造需求,敢于“无中生有”、善于“‘意’想天开”,全国乃至全球首创跨界应用于建筑路桥、风电核电、高铁动车等领域,不断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现在,龙轴集团自主研制的高端自润滑关节轴承已经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我们在谈判桌上更有底气了!”陈晋辉满怀自信。
春夏秋冬,目睹车水马龙的龙轴集团储运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盘盘整装待发的高端产品,我们看到了营销团队的必胜底气,找到了龙轴集团以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构建“新优势”、抢占市场制高点的答案——
“双师”并行,畅通“双循环”。以高效敏捷的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矩阵模式,以精准全面的营销人才和技术骨干“双师”模式,深度捕获国内外客户需求,践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与中国商飞C919、中航西飞MA700、中航通飞AG600等项目团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主动融入“国之重器”前期研发,实施同步开发;与波音、空客等跨国集团深入接触,进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为实现全方位配套奠定坚实基础。
▲龙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晋辉受邀参加AG600首飞活动
营销创新,开辟“三赛道”。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依托“三大核心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拓展国际、国内及空天“三大领域市场”。着眼国际市场,实施“四步走”营销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与卡特彼勒、沃尔沃、奔驰等40余家国际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市场占有率15%;深耕国内市场,实施“巩旧拓新”营销战略,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配套行业“一企一策”差异化营销,以创新产品从传统领域挖掘高端新市场,市场占有率73%;布局空天市场,把握航空航天高速发展机遇,制定市场战略地图,展开拉网式全方位市场开拓,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0%以上,打造新增长极。
品牌赋能,跑出“加速度”。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引,以过程方法为基础,打造独具龙轴特色的品牌管理模式,聚焦差异化技术创新,形成“市场开拓、技术研发、品牌塑造”良性互动机制,构筑了科学规范、反应敏捷、实施高效、改进持续的品牌培育过程管理体系,并建立了严格的战略监控体系和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使龙轴集团LS品牌成为涵盖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传统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国际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从国内第一到跻身国际前茅,并跃升全球前列。
扬志气,从籍籍无名到行业翘楚
多年来,龙轴集团始终以党的方略指引公司发展战略,构建党建引领型企业文化体系,秉承“善学有为、善律品正、善谋夺势、善新领先、善为高效、善聚长青、善和共赢”的“七善”经营理念,及“崇尚一丝不苟求认真、崇尚雷厉风行讲效率、崇尚精通业务图上进、崇尚严明纪律守规矩、崇尚顾全大局勇开拓”的“五崇尚”文化理念,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在风云激荡、惊涛骇浪中保持定力、勇立潮头,于明德笃行、至诚至善中创造辉煌、谱写华章。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改革开放以来,经历1993年国企改革和下岗再就业、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3-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龙轴集团成为目前屈指可数的国有(含控股)轴承企业之一”,回想起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陈晋辉百感交集。
旭日初升,步入国旗飘扬的龙轴集团制造基地,迎面而来的是一群群激情满怀的干部员工,我们看到了高管团队的豪迈志气,看到了龙轴集团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打造“新引擎”、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答案——
战略领航,保持定力进而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龙轴集团坚持战略经营、创新发展,以“一基多元、两大转变、三个路径、四大目标”的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引,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并举、发展与改革同步,围绕巩固和发展关节轴承核心业务,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四链合一”为准则拓展相关多元化业务,从产品经营为主向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并重转变,从业务引导型向党建引领型转变,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运筹帷幄,打造特色商业模式。龙轴集团精准把脉,识别出在航空航天、风电、高铁动车及全球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全球民用航空、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其他潜在新兴领域仍有巨大市场发展空间,在全国机械行业创新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龙轴特色商业模式,即:以提升顾客价值为导向,以技术升级推动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推动顾客升级,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以差异化的双师(市场+技术)并行和双效(效率+效益)精益管理实现高质快速发展。获评全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商业模式受到业界高度赞誉。
▲龙轴集团关节轴承应用遍及航空航天、高铁动车、载重汽车、工程机械、风电核电、水电冶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智聚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筑巢引凤,构建系统完备的人才体系,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实施柔性引智引才战略,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与清华大学等10余家国内顶尖高校,中科院、铁科院等20余家一流科研院所,航空工业、中国重汽等40余家央企、大型企业集智攻关,打造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沙场点兵,让青年技术骨干在国家科研重大专项中挑大梁、当主角,增强经营管理人才驾驭全局能力,以首创产品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培养工匠人才,建设堪当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重任的精兵强将,让百年龙轴的梦想照进现实。
龙腾寰宇谋大业,轴转乾坤展宏图。澎湃着炽热如火的干事创业激情,秉持着基业长青的永续发展信念,龙轴集团将以国家安全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担当,心无旁骛攻主业,坚定不移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着眼全球开拓市场,不断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朝着百年龙轴的远大梦想阔步向前,用“关键小器”保障“中国制造”安全发展、行稳致远!
▲龙轴集团总部——漳州市碧湖城市广场1号楼
多年来,龙轴集团以国家安全为己任,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三大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以“关键小器”保障“大国重器”,助力实现我国“大飞机梦”。
6月14日,《龙轴集团自主研发出PTFE织物自润滑衬垫,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助力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航空关节轴承,我们也能造”》荣登《福建日报》头版头条。
5月28日,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圆满完成飞行,标志着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鲜为人知的是,C919“一飞冲天”的背后,离不开一家位于漳州的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贡献。
走进龙轴集团展示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晋辉从橱窗里拿出一张国产纤维自润滑织物衬垫,感慨地说:“当年,就是这一张薄薄的自润滑织物衬垫,让外国人卡住了我们国家高端关节轴承的‘脖子’,也卡住了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
关节轴承,是决定主机运转性能的核心零部件,业内称之为制造业的“关节”。我国关节轴承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只能生产传统润滑型关节轴承。这种轴承需要定期加注大量润滑油才能正常使用,仅能满足常规工况下的工业领域。但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核电等极端工况下,根本无法靠人工添加润滑油,只能选用免维护自润滑关节轴承。
“如果说轴承是机械行业的芯片,那么PTFE织物衬垫就是免维护自润滑关节轴承的芯片。”集团总经理陈志雄介绍,自润滑关节轴承是将PTFE(聚四氟乙烯)织物衬垫粘贴在轴承外圈的内球面,从而形成一类固体自润滑摩擦副,使轴承在运动过程中无需加入润滑油,就能实现自润滑、免维护性能。
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就已经有了PTFE织物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但该领域在国内尚属空白。“当时,龙轴集团用的自润滑织物衬垫只能从国外买,一平方米将近10万元,而且国外卖给我们的自润滑织物质量还不高。”龙轴集团首席设计师何两加说。
不甘心被欧美国家“卡脖子”“敲竹杠”,龙轴集团的技术团队先后于1998年和1999年赴德国、美国洽谈引进PTFE织物生产线,但吃了“闭门羹”。“对方不仅不卖,连生产车间都不让进,看都不让我们看。”何两加对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不卖给我们,难道我们中国人自己就做不出来了?不可能的事!”此话一出,龙轴集团领导层决定,自主研制PTFE织物自润滑衬垫,打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境地。
自润滑关节轴承涉及机械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高分子材料、化工、纺织、检测试验与实验等多个交叉学科。当时龙轴集团的技术团队,除了传统的机械制造和热处理相关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相关基础学科人才,也没有实物和标准参照,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为了研究在不同承载和工况下的编织工艺,常年和车床、磨床、冲床等机械打交道的技术人员,甚至走进织布厂,向女工们学起了纺织技能。每做出一批成品,我们就马上拿到台架做模拟寿命试验,最多持续100多个小时,偶尔也有300多个小时。我们当时以为成功了,但下一次实验又被打回原形。就这样,成功又失败,反反复复。”陈志雄回忆道。
历时近20年,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龙轴集团终于攻克技术难关,成功自主研发出高耐磨损、自润效果强的PTFE织物自润滑衬垫。此后,龙轴集团又先后突破PTFE模塑自润滑衬垫和精密仿真挤压等关键核心技术,让飞机机械零部件实现长寿命、高可靠、多自由度地灵活运转。
凭借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2009年起,龙轴集团开始与中国商飞设计团队合作,为C919等国产民航飞机提供从技术标准、产品配套到应用验证全方位“一条龙”的关节轴承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如今,龙轴集团为C919等民航飞机研制的多样轴承组件在国内率先通过合格鉴定和适航认证,现有160个以上型号规格产品列入C919等民航飞机的合格产品目录,将在起落架、舱门、机翼、飞控系统、操纵系统等关键部位实现国产化替代配套应用,也为后续全方位配套波音、空客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不怕别人卡脖子了,航空关节轴承,我们中国企业也能造。”陈晋辉说。
除了国产大飞机,“天眼”、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长征系列火箭、“天问一号”等一系列国之重器,都离不开龙轴集团为之量身定制的关节轴承。截至2022年,龙轴集团的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节轴承品种数和产销量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5%。
“龙轴集团将始终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以国家安全为己任,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从制造、智造到创造的新飞跃。”陈晋辉表示,接下来,龙轴集团将加快推进PTFE织物衬垫、模塑衬垫和精密仿真挤压三大核心技术在航空航天、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市场的产业化应用,同时强化技术迭代创新,研制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全方位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
来源:福建日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始终践行国际国内市场双向发力,苦练内功、抢抓机遇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双师”并行、拓展配套培育国内市场增长点,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国首批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福建省质量奖、中国创新力企业百强等称号。2020年,龙轴集团克服新冠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不利影响,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实现逆势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5%,创历史新高,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99.51%。
龙轴集团自动化生产线
初心传承 保持战略定力奋勇前行
提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龙轴集团工作30载的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晋辉激动地说:“对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们倍感亲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我们探索如何进一步在国内国际市场双向发力指明了方向,对龙轴集团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龙轴集团是关节轴承民族第一品牌、国际三大关节轴承公司之一,产品应用遍及航空航天、高铁动车、载重汽车、工程机械、风电光伏、水电工程、冶金装备、轮船舰艇等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端传统产业领域。秉持“打造民族品牌,振兴民族工业”的初心使命,传承“求实奋进”的企业精神,坚守“明德笃行,至诚至善”的核心价值观与“善学有为、善律品正、善谋夺势、善新领先、善为高效、善聚长青、善和共赢”的经营理念,打造“同心凝聚、辐射发散;同轨运转、全面覆盖”的“大党建”格局,不断优化运行模式,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治理体系做到体制、机制、制度、工作相融合。2020年5月以来,龙轴集团实施党支部项目领办,所辖2个党总支、27个党支部在职党员349人,领办项目240个,参与党员达到680人次、非党员463人次,共完成项目159个。
龙轴集团关节轴承应用遍及航空航天、高铁动车、载重汽车、工程机械、风电光伏、水电工程、冶金装备、轮船舰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端传统产业。
作为有着63年红色基因传承的老国企,龙轴集团以党的建设为“根”、以人本思想为“魂”、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发挥员工主人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多年来,集团经济效益指数始终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近三年来员工人均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2.21%,广大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龙轴集团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突显。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龙轴集团严格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织密防控体系,紧盯关键环节,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协助社区开展联防联控,同时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10天之内设计出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助力打造漳州首家和全省最大的口罩机生产基地,有效解决全省“一罩难求”困局;疫情严峻期间采用远程交流方式克服设计参数采集难的不利因素,以材料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多向发力,仅用60天为国内某重大航天项目研制出直径1.72米的全球最大自润滑关节轴承,解决了其迫切的需求。
人才资源是落实双循环发展的第一资源。龙轴集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引、用、育、留”机制,激活人才队伍内生动力,为企业高质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着力培养高技术管理人才,在涉及23门专业学科中形成教授级、高级、中级与助级的层次与配置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技术管理人员占比达24% ;抓紧建设技能人才队伍,2019年成为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以来,已有284人通过技能鉴定,其中高级工以上占比超过25%、中级工以上占62%;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6人次,省级劳模、省级特支人才、省部级优秀企业家等31人次,市级劳模7人次。
创新驱动 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践行双循环发展的有力支撑。龙轴集团坚持科技创新,着力构建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为核心的关节轴承技术创新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等20余项;掌握32项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拥有国家授权专利94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成为关节轴承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主制订单位,并参与关节轴承国际标准制订,牢牢把握国内与国际关节轴承标准制高点。
“我们每年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例达15%以上,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强力保障。”陈晋辉介绍说。大量的研发资源投入是创新发展的强力引擎,依托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唯一的关节轴承研究所、经CNAS认可的拥有业内最先进关节轴承性能试验技术的关节轴承检测实验中心等为一体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福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精密轴承工程研究中心等雄厚的技术平台,实现了高端关节轴承产品与技术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的核心为一个重2万吨的具有超高纯净度和国际最好能量精度的液体闪烁体中微子探测器,是深埋地下700米、浸泡于纯水、外罩球径40.1米不锈钢网架、球径35.4米的一颗有机玻璃球,运行工况极为严苛。如何在探测器和不锈钢网架之间建构稳固连接以确保探测器测量精度是难题,龙轴集团的技术团队投入了紧张而又繁重的分析、设计、模拟、试制与实验,不断受挫不断尝试,终于设计出钢接与铰接顺利切换及可滑移的万向铰接关节轴承节点,满足了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万向铰接、钢铰接可切换及可滑移的功能要求,同时连接构件创造性地运用了独有防腐技术,成功解决碟形弹簧防腐的技术难题,达到了使用30年的寿命要求,获得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国家发明专利正在实审。如今,龙轴集团为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研制开发的590个连接构件安装已接近完成,为保证中微子探测器稳定运行、精准测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靠强大的创新平台、优秀的研发队伍,龙轴集团收获了累累的创新硕果。在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坚持以需求牵引供给,精准把握该领域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战略机遇,组建技术与市场高度融合的“双师型”团队。在国内与中国商飞C919、中航西飞民机MA700、中航通飞AG600项目团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参与前期研发工作,实施同步开发;在国际与波音、空客、巴西航空、庞巴迪、利勃海尔等跨国集团进行全方位的接触与推介,逐步进入其全球供应链体系,为打造高端关节轴承全方位配套体系打牢基础。在高端传统产业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坚持以供给创造需求,创新传统重卡平衡轴关节轴承结构,实现V形推杆橡胶结构的关节轴承替代升级,从传统领域中挖掘出高端新市场;首创建筑钢结构关节轴承节点卸力技术,破解建筑用高端关节轴承节点的运动机理与设计技术难题,成为国内唯一研究与应用该绿色环保建筑钢结构节点技术的企业,成功应用于包括“天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中心大厦、新广州电视塔等数十项国家重大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全球第一大单体航站楼工程,全球第一座双层出发、双层到达航站楼,全球第一座高铁从地下穿行的机场航站楼。航站楼屋盖结构跨度大,屋顶为不规则自由曲面,采用桁架及网架结构,在风荷载、地震、热胀冷缩等复杂因素作用下,钢结构铰接节点承受着各类巨大的弯矩和剪力,如何安全、有效消除是钢结构设计的重点。在国内外众多设计方案的比较中,龙轴集团凭借出色的设计技术与高超的制造工艺首创关节轴承节点卸力技术,攻克了其难题,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关节轴承节点唯一供应商,助力打造平安、绿色的世界级航空枢纽。
通过市场拓展、技术研发、品牌价值良性互动,实现产品从中低端到高端配套,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7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2%。在市场拓展上,龙轴集团采取由内而外的策略,瞄准世界五百强,先行进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采购体系再寻机切入其全球采购体系,利用为行业龙头跨国公司的配套业绩影响力以点带面进入其他跨国公司的配套体系,凭借自主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以高标准、高可靠、高性价比的产品质量水平及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等优势,成功打入卡特彼勒、沃尔沃、凯傲集团、奔驰等近20家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至今连续九年获得卡特彼勒SQEP金牌供应商认证。在技术研发上,龙轴集团采取由外而内的策略,以开放合作的格局,举全球之智,研前沿之技,持续在“产学研用”上发力,与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实施迭代技术研究,快速掌握高端产品领域关键技术,并培养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梯次结构合理的技术研发队伍,在关节轴承国际先进技术竞技场上成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并在局部技术上实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行稳致远 以新发展理念指引高质快速发展
坚持以创新创造激活发展动能。着力畅通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及互补互促,持续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多措并举拓展三新市场及关节轴承部件化延伸配套领域;大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有效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最大限度遏制疫情影响及需求下降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冲击;抓住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的重构契机,利用品牌、技术、成本相对优势,主动对接客户,及时捕捉新市场、新领域、新产品的潜在市场机会,积极补链、强链,多措并举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坚持构建绿色设计和智能制造的产品研制模式。成立先进仿真技术研究所,实施关节轴承仿真技术研究,推行数字化设计,从源头上实现资源节约、缩短研制周期,推动创新进入快车道;重构集自动化锻造技术、智能机加技术、智能表面处理技术及智能检测技术等为一体的制造流程,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荣获全国第五批绿色工厂称号。
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针对航空航天、高铁动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端关节轴承方面急需国产化替代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以进军航空航天等高端关节轴承领域为抓手,在高端关节轴承领域实现全面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优势,推动高端关节轴承技术体系、质量体系和生产运营体系建设,加大对新兴重点领域开展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关键技术攻关,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进口做出突出贡献。原先国内第三代重型越野车配套的是国外进口球头杆端关节轴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快、寿命短、易断裂等问题。龙轴集团主动出击,根据独立悬挂用球头杆端关节轴承的工况特点,设计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成功替代进口产品,性能质量远远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仅这一项,在2020年就创收2000多万元。
小轴承转动大市场。龙轴集团以品质传动世界,以创新引领发展,彰显出“老国企”强劲跳动的“年轻心”,正朝着“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机械零部件智造强企”阔步迈进!(吴静芳 林阿杰 文/供图)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餐是人们最普通频繁的事情,聚餐更是人们联络感情、增进友情最常用的方式,在五千年中国餐饮文化占有特殊地位,形成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现在推出分餐制,要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在人群中掀起一波波涟漪,各种顾虑、担忧、质疑声不断。一是认为分餐隔离爱。在传统的观念里,中国人重视和气、爱热闹的饮食氛围,习惯于用“合餐”来表示团圆、和谐、友爱,象征着彼此之间关系亲密。把聚餐看成是家人团聚、友情抒怀的重要方式,于是,人们默认一种心理:越多人一起合餐,越说明其家族大、朋友多,人际关系好,甚至借此彰显其社会地位。分餐则显得生疏、见外,有排斥对方之意,隔阂了彼此亲密关系。也会让一些老年朋友误以为是嫌弃他们不卫生、不健康。二是分餐成本高。追求利润是所有餐饮经营者的不二法则。分餐就要添加碗筷、增加程序,耗费更多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意味着增加经营成本,对于受疫情冲击、经营惨淡的餐饮经营者来说难以接受。在家庭里分餐,也要增加、更换碗碟,加大清洗的工作量。三是分餐影响质。中国的菜食中讲究色香味齐全,行感美均占,也是要在合餐中才能体现。有人担心分餐会破坏菜的品质、美观和味道,还会影响就餐的氛围,进而破坏了就餐人的胃口和心情。
研究表明,亲密接触、唾沫飞溅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而合餐是唾液传播、“病从口入”主要途径之一。中国是乙肝、胃溃疡、胃癌等肠胃疾病高发的国家,传统的合餐、互相夹菜等行为容易造成食源性疾病交叉感染和传播。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的广泛宣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分餐。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危害人类安全的背景下,改变饮食习惯、提倡分餐制,这是经济社会发展、饮食文化更新、文明意识提升、社会治理提质的必然要求。一要变换经营理念。推广分餐制,餐馆起着重要的作用,餐饮行业要主动转变观念,改进经营理念,为推广分餐制合理配置餐具,搭配适应改变分餐制的菜系,把分餐制的全面实施转变成商业契机,以新时代、新观念,赢得现代餐饮经营的先机。二要改变传统观念。进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一起吃饭,无论是分餐还是合餐,气氛融洽、愉悦开心、文明安全应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分餐还可以合理定量搭配,保证营养又不浪费,有利于培养人们良好饮食习惯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三是推进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推广分餐制是落实全会精神,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最近,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和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共同组织起草了《中餐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从行业倡议提升到标准化层次。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分餐制实施指南。这些做法为常态化推广分餐制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规定,担起社会责任,自觉维护社会共同秩序。同时,要强化感情联络,分餐不分爱,努力争取阻断病毒传播和深化感情的双赢局面。
邹巧敏
2020年4月13日发表于《文明在漳州》微信公众号、4月18日发表于《精神文明网》、5月6日《中国文明网》转载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当疫情突然降临,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无论是被时代浪潮推到前面的大人物,还是蜷缩在时代角落的小人物,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往日里看不到的光辉。
每一场特殊的战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战士。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星夜驰援的医护人员、日夜赶工的建筑工人、深入一线的媒体人、社区基层工作者……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谱写了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在“逆行者”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于“空城”武汉冷清的大街小巷,把因为病毒被迫隔离成“孤岛”的每个人串联起来,将自己的车轮变成保障武汉运转的轮轴,冒着个人被感染的巨大风险,换取这座城市生命线的延续不断,他们,就是武汉志愿者车队的队员。纪录片《在武汉》的第一集《车轮上的生命线》,就将镜头对准了他们。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的市民志愿者队伍中,有一支由上千名私家车主组成的爱心车队。他们成为这座城市的“摆渡人”,用每个人的坚守,汇聚起守护武汉的温暖和力量。
志愿者车队义务出行,随叫随到,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送治病人、代购药品、拖运蔬菜、运输医疗和生活物资……车队志愿者们将自己的私家车当作临时摆渡车,成为这座城市的另一种“基础设施”。“(做志愿者)这种事情可能是你一生中遇到最值得干的事情。”车队队员出租车司机陈杰如是说。远离物质,无关名利,志愿者的动机只指向心灵。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成大爱,这就是志愿者的本色。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原本都是城市里的普通百姓。为了一个又一个跟他们一样的普通百姓,他们选择站出来,尽自己所能,填补了疫区艰难运转中一个又一个空白,为这座慌张的城市带来坚定的力量。很多得到过他们帮助的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叫——志愿者。他们如同黑夜里的微光,在昏暗人间照亮了无数陌生过客,带来光明和希望。
其实在这场与病毒抗争、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志愿者们同样感到疲惫、无助、焦虑。有的因为害怕传染家人不敢回家,有的在朋友圈写下生死状……但是却没人退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都是挺身而出的凡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习近平总书记说,“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正是因为有这样众人拾柴、涓滴汇海的中国力量,才让我们更加坚信疫情防控阻击战一定能打赢。
民胞物与、念兹在兹,自救救人、互助守望,予人为乐、与己而乐。诚如钟南山院士所言,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这些默默无名的志愿者,则是英雄虚无形象最真实最坚硬的载体。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每一位志愿者,平凡而伟大。疫情终会过去,但这些感动和记忆不会消失,待到春暖花开,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传递和延续。
陈林㬫
2020年3月19日发表于《精神文明网》、3月20日发表于《文明在漳州》微信公众号、3月21日发表于《精神文明报》、3月29文明福建微信公众号转载、4月1日《中国文明网》转载
1月23日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万千群众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秀峰乡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纷纷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这些奔波忙碌的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的身影,一名已经退伍的十二年老兵,他就是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派驻挂钩联系村秀峰乡坪东村驻村第一书记曾镇明。
曾镇明参与防控临时检查点值勤工作
面对疫情,曾镇明大年初二便主动放弃假期,从100多公里外的家中义无反顾奔赴乡村一线,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本来打算春节假期好好陪陪儿子的,可是作为第一书记他必须得“上”。忙碌的工作更是没有时间跟儿子联络感情,他说“我之前一直在部队,儿子跟我不亲”,言语中透露出对儿子的愧疚,可是却也无能为力。
防控期间,曾镇明与村两委成员深入各自然村、小组,挨家挨户开展入户排查、宣传。同时及时深入重点对象家中,安抚群众紧张情绪。实行分片包网格,利用村部LED屏循环滚动播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护科普知识,截止目前全村共张贴横幅标语55张、发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435张,同时设立临时检查点3个,开展24小时疫情防控巡逻,确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曾镇明同志始终“战”在一线。他总说:“党员就是要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做出样子,在大风大浪面前铁骨铮铮,挺起脊梁、无畏前行”。
2020年2月27日发表于《漳州文明网》
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不断蔓延,举国上下,严阵以待,14亿中国人全力以赴,打响了全民疫情防控阻击战。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漳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党员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战场,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多措并举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明确防控责任
全力抓实抓细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出的明确要求,秉承“守护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守护初心”的理念,龙轴集团党委第一时间成立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凡沛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晋辉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康安伟任副组长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疫情防控工作协调指挥机制。制定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加强节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管理规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进出厂人员管理办法》,对厂区及宿舍区进行卫生清洁、消毒,在各厂区门岗设置体温检测点,做好每个员工的健康信息等情况调查工作,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定时收集汇总并上报各类情况信息,并强化正面舆论引导,通过集团微信公众号、宣传栏、横幅宣传及发放《防疫知识手册》等,普及防控知识、稳定员工情绪。
发挥国企优势
展现责任担当
在全力做好集团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龙轴集团党委还积极参与所在社区联防联控。了解到社区工作人员紧缺,集团党委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参与轮班执勤,协助所在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在疫情防控一线防护口罩告急,全国口罩生产线“一机难求”的情况下,积极响应漳州市委、市政府自主研制口罩生产线的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协同龙海市安得马富机械有限公司和福建明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全自动医用口罩生产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
临危受命,迎难而上。为了在短时间内研发出医用口罩生产线,龙轴集团党委主要领导总体统筹指挥,迅速成立了由集团总工程师陈志雄带队、7名党员为骨干的11人工程技术支持小组,负责安得马富公司和明鑫公司口罩机方案的零件工程图设计工作。工程技术支持小组发扬团结协作、只争朝夕、无私奉献的精神,主动加班加点,在短短4天之内就完成了口罩机的切片机构、鼻梁条机构和耳带机构的所有工程图设计工作,累计设计完成零件工程图391份。
与此同时,龙轴集团党委还成立一支由18名党员牵头的47人零件制造加工组支持明鑫公司方案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在目前口罩生产线设备零部件原材料采购渠道不畅的情况下,集团党委果断先行调拨集团原材料代用,及时确保复工条件,同时实施同步设计、同步加工措施,通宵赶工,6天之内加工完成99种零件578件,有力支持了明鑫公司口罩机的制造进度。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月18日完成,日生产量可达10万个,将有效缓解漳州市口罩生产线相对不足的局面。
员工凝心聚力
企业防产两旺
疫情面前,龙轴集团广大党员员工凝心聚力、同舟共济,与全国人民一道构筑起防控疫情的钢铁长城。无论是参与口罩机研发的技术人员,还是协助执勤的“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队员,抑或是自觉自律待在家中的员工,每个人都把自己融入战“疫”的责任共同体中,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作出一份贡献,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彰显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
生产一线也是战“疫”前线。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关键阶段。党中央作出重要指示,要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稳经济,就是稳信心;保发展,就是保大局。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力争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既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支撑,也是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基石。为此,龙轴集团于2月12日开始复工复产,坚决打响了防疫情、稳经营的“双线”战役。
“每个平凡的春天,无不经历了寒冬惊心动魄的历练”。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龙轴集团党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与全国人民一起同心战“疫”、守望相助。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杨小杰 陈林㬫
2020年2月17日发表于《精神文明网》、2月21日发表于《精神文明报》